清晨的阳光刚漫过乌鲁木齐二道桥的青砖黛瓦,艾力・买买提就已经支起了他的烤包子摊。铁皮炉子被炭火烘得发烫,在晨雾里泛着暖融融的光,面团发酵的麦香混着羊油的醇厚气息,像一只无形的手,悄悄拽住了行人们的脚步。
艾力大爷今年六十三岁,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故事。他烤包子的手艺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,算起来已有四十多个年头。“我父亲那会儿在大巴扎里头摆摊,” 他一边揉着面团一边说,手里的动作却丝毫没停,“那时候用的是土馕坑,烤出来的包子皮带着点焦香,现在改良成铁皮炉,受热更均匀,但老味道不能变。”
摊前的铁皮案子擦得锃亮,左边码着切成小丁的羊腿肉,肥瘦比例严格控制在三比七,旁边是黄澄澄的洋葱丁和切碎的皮芽子,还有一小盆现磨的孜然和胡椒粉。艾力大爷抓起面团,在案板上摔打几下,发出 “砰砰” 的声响,这是为了让面筋更有韧性。只见他手指翻飞,面团很快变成一张张薄如纸的面皮,边缘还带着漂亮的花纹。
“包烤包子也是有讲究的,” 艾力大爷舀起一勺肉馅,手腕一转,面皮就像花瓣一样收拢起来,捏出十二道均匀的褶子,最后在顶端轻轻一拧,一个圆鼓鼓的烤包子就成型了。他的动作快得像变魔术,一分钟能包七八个,每一个都大小匀称,仿佛用尺子量过一般。
展开剩余60%包好的烤包子要先在蛋液里打个滚,再沾上一层芝麻,然后整齐地码进烤炉。铁皮炉子里的炭火正旺,暗红色的火苗舔舐着炉壁,把包子底烤得滋滋作响。艾力大爷不时打开炉门,用长柄铁叉翻动着包子,眼睛紧盯着表皮的颜色变化。“火候最关键,” 他说,“火太小烤不透,火太大就会外面焦里面生,要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。”
大约十分钟后,烤包子就可以出炉了。艾力大爷用铁叉把它们一个个挑出来,放在铁丝架上控油,刚出炉的烤包子像一个个金元宝,表皮泛着油光,芝麻粒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轻轻一碰,酥脆的外皮就 “咔嚓” 一声裂开,金黄的碎屑簌簌往下掉,得赶紧用手接着才行。
咬一口下去,先是表皮的脆香在嘴里炸开,接着是滚烫的肉汁涌出来,带着羊肉的鲜美、洋葱的清甜和孜然的浓郁,层次丰富得像一首交响乐。这时候千万不能急着吞咽,得小心翼翼地小口咀嚼,不然滚烫的肉汁真能溅到后脑勺,烫得人直吐舌头却又舍不得松口。
住在附近的张阿姨是这里的老主顾,每天早上都要来买五个烤包子。“我孙子就爱吃艾力大叔的烤包子,” 她笑着说,“外面那些连锁店的根本比不了,这才是正宗的新疆味道。” 有时候遇到熟客,艾力大爷还会多撒点芝麻,或者特意烤得焦一点,每个人的口味他都记在心里。
中午时分,摊位前排起了长队,有穿着校服的学生,有西装革履的上班族,还有扛着行李的游客。大家一边排队一边聊天,空气中弥漫着欢声笑语和烤包子的香气。艾力大爷忙得满头大汗,却始终笑眯眯的,双手在面团和烤炉间穿梭,像一位指挥若定的乐队指挥。
下午三点多,最后一炉烤包子卖完了,艾力大爷才顾得上喝口水。他仔细地收拾着摊位,把铁皮炉子擦得干干净净,剩下的馅料打包好带回家,一点都不浪费。“做买卖要讲良心,” 他说,“用料要实在,价格要公道,这样生意才能长久。”
夕阳西下的时候,艾力大爷推着摊位往家走,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。铁皮炉子还带着余温,里面的炭火已经变成了灰烬,却仿佛还在诉说着一天的热闹。路过的孩子们笑着和他打招呼,他也笑着挥手回应,夕阳的金光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,像镀了一层金边。
这就是艾力・买买提的烤包子摊,一个普通的路边小摊,却用四十多年的坚守,烤出了最地道的新疆味道。那酥脆到掉渣的外皮,那能溅到后脑勺的肉汁,不仅是味蕾的盛宴,更是时光的沉淀,是人情味的凝聚,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烟火气。
发布于:上海市悦来网配资-炒股杠杆股票平台-线下手机股票配资论坛-成都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